訪臨夏州委副書記、州長何東
努力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譜寫臨夏新篇章
——訪臨夏州委副書記、州長何東
雙達公路與臨合公路互通
“臨夏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全力打造‘五個區’,加快建設‘六個臨夏’,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,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.4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.3%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.6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.9%?!苯?,臨夏州委副書記、州長何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。
“農光互補”項目
何東表示,臨夏州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和亮點,表現在四個方面。
一是堅持基礎先行、大抓項目,加速融入全省發展大布局。緊緊圍繞“一核三帶”區域發展格局,找準定位、精準發力,把破解基礎瓶頸、實現區域聯通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,全力推動重大交通項目實現突破性進展,蘭臨合鐵路、蘭永臨高速開工建設,臨大高速、臨康廣高速、安臨一級加速建設,永積高速即將開工,臨夏機場、永井高速前期工作順利推進,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為臨夏州實現縣縣通高速、州域互聯互通構筑了“主骨架”,也為臨夏加速融入蘭州一小時核心經濟圈按下了“快進鍵”。
臨夏縣尹集鎮設施農業
二是堅持工業強州、產業興州,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強支撐。全力打造種植、養殖、工業、文旅、美食5個百億級產業,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。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狠抓種養業提質增效、農業產業園“一縣一園”建設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,推廣食用菌、高原蔬菜、中藥材、藜麥等特色種植176.7萬畝,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88.6萬頭、762.2萬只。深入推進強工業行動,從去年開始著眼培育清潔能源、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、建材、皮革紡織、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五大工業產業群,啟動實施“5540”百億工業企業培育工程,設立支持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基金,出臺重點工業企業貸款貼息政策,今年1至8月“5540”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7.3億元、增長20.4%,占全州規上工業產值的74%。部署開展“十百千萬”商貿企業培育工程,去年以來新入庫限上商貿企業63戶、累計達到126戶。大力開展“千億招商”行動,建立全員招商機制,引進了普洛斯、上海電氣等500強企業,今年1至8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3億元、增長44.9%。同時,圍繞發展旅游、美食產業,我們立足資源稟賦和傳統優勢,一業一策、精準發力,進一步打響臨夏金字招牌。
黃河明珠——劉家峽水庫
三是堅持生態優先、源頭治理,堅定走好綠色發展新路子。搶抓黃河戰略、“雙碳”戰略、蘭西城市群生態建設行動等重大機遇,狠抓生態修復、污染防治和綠色轉型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,全州水土保持率64.92%、河道治理率37.3%、森林覆蓋率14.27%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全力推進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千方百計爭取實施污染治理項目,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程落戶臨夏,為我州從源頭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提供了有力抓手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,積極推進光伏發電、抽水蓄能、林業碳匯開發等重點項目,加快建設臨夏州千萬千瓦級光水儲用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,綠色發展路子走深走實。
康樂縣科司特鄉村就業工廠
四是堅持系統思維、底線意識,牢牢兜住安全發展保障網。在抓發展的過程中,統籌抓好防返貧、惠民生、促和諧、保安全等基礎性底線性工作,營造安全安定的發展環境。堅決守住防返貧底線,創新建立農戶戶情臺賬信息系統,監測預警所有農戶的收入變化和生產生活情況,及時跟進幫扶措施,這一做法得到國家鄉村振興局的肯定和推廣。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,在辦好省列民生實事的同時,興辦10件州列民生實事,下功夫解決群眾住房、出行、入學、養老、停車等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扎實開展不動產“登記難”化解和城市“一難兩亂”治理,積極推進美麗城市(縣城)規劃建設十大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,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。深入推進沿黃河—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創建,全面實施思想鑄魂、文化引領、品牌提升、聚力發展、依法治理五大工程,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扎實推進生態地災搬遷,用5年的時間把風險隱患區域的2.5萬戶12.29萬人搬出來,統籌做好搬遷“后半篇”文章,讓群眾安居樂業。
下一步,臨夏將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實的舉措、更大的力度,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三甲集易地搬遷牛羊產業園
東鄉縣達板鎮
和政縣大樺梁文旅產業項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