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夏州州情概況

臨夏州州情概況

(2023年1月13日)

  

 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黃河上游、甘肅省中部西南面,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,成立于1956年11月,總面積8169平方公里,轄1市、7縣、123個鄉鎮、7個街道辦、1090個行政村、102個社區,戶籍人口244.85萬人,常住人口211.66萬人,有回、漢、東鄉、保安、撒拉等42個民族,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甘肅特有少數民族。

  州內地形復雜,河谷縱橫,丘陵起伏,海拔在1563~4585米之間,平均海拔2000米。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半干旱氣候,西南部山區高寒陰濕,東北部干旱,河谷川塬區溫和。年平均氣溫5.6~9.7℃,年平均降水量273.7~592.7毫米,年平均蒸發量1190.8~1551.7毫米,年日照總時數2360.6~2571.1小時,年平均相對濕度59%~70%,無霜期122~199天。

  臨夏歷史悠久、文化燦爛,物華天寶、人杰地靈,是鑲嵌在甘肅這柄“玉如意”上的一顆璀璨明珠,擁有一個個獨具魅力、獨樹一幟的自然標識、歷史符號、人文名片。具體來說就是“十有”:有見證變遷、地質演化的奇特地貌。臨夏盆地被學術界譽為“最漂亮的陸地磁性剖面”、“全球盆地研究亮點”,有距今3000萬年至170萬年的多處連續天然剖面和160萬年以來黃河7級階地的黃土沉積,是揭開板塊運動、青藏高原隆升、黃土高原和黃河形成神秘面紗的“金鑰匙”。有跨越時空、享譽世界的豐富化石。距今7億年至2.3億年的海洋生物化石、距今2億年至6500多萬年的劉家峽恐龍足印化石群、距今3000萬年至100多萬年的和政古動物化石群,占據了多項世界之最、榮獲“吉尼斯世界紀錄”認證,臨夏被譽為“古動物的伊甸園”。有星羅棋布、探源文明的史前遺跡。臨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,現有世界級遺址點1個、國家級7個、省級21個,馬家窯、半山、邊家林、齊家等遺址星羅棋布,出土了“彩陶王”、天下第一銅鏡、天下第一銅刀、玉七聯璧等珍貴文物,是中國彩陶文化唯一沒有中斷的地區,被譽為“中國彩陶之鄉”。有燦爛輝煌、多元一體的優秀文化。黃河文化、大禹文化、非遺文化、花兒文化、牡丹文化等交相輝映,有世界文化遺產炳靈寺石窟、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“花兒”,有臨夏磚雕、保安腰刀鍛制技藝、河州木雕、臨夏刻葫蘆等11項國家非遺和29項省級非遺,享有“中國花兒之鄉”、“中國磚雕文化之鄉”的美譽。有雄渾壯麗、鐘靈毓秀的山水美景。臨夏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和生態安全屏障,有黃河三峽、炳靈石林、蓮花山、松鳴巖等自然美景和八坊十三巷、保安三莊等人文景觀,現有各類景區景點109處,其中國家5A級旅游景區1處,4A級旅游景區8處。有琳瑯滿目、品味俱佳的特色美食。臨夏美食源遠流長、種類繁多,制作精良、品鮮味美,東鄉手抓、平伙、康美牛排、臨夏八大碗、牛肉面、河沿面片、河州包子、油馃馃、發子面腸、甜醅子等菜品自成體系,色香味俱全,品意形絕佳。有三道交匯、四方通達的優越區位。臨夏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沖、唐蕃古道重鎮、茶馬古道樞紐,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馬司之一,改革開放以來商貿流通極其活躍,享有“西部旱碼頭”、“河湟雄鎮”、“東有溫州、西有河州”等美譽。有深深植根、流淌不息的紅色基因。臨夏的革命先驅胡廷珍是甘肅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之一,導河特別支部是甘肅最早成立的三個黨支部之一,紅軍長征經過康樂,王震大軍在臨夏搶渡黃河解放大西北,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工程劉家峽水電站,都是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。有頑強拼搏、脫貧攻堅的典型縮影。“全國脫貧看甘肅,甘肅脫貧看臨夏”。全州上下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夏時的殷切囑托,敢死拼命、攻堅克難,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,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譜寫了新時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“臨夏篇章”,在共和國脫貧檔案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“臨夏印記”。有守望相助、手足相親的各族人民。長期以來,生活在臨夏這片熱土上的各族兒女交往交流交融,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凝聚了“愛國愛黨愛家鄉,團結奮進創一流”的新時代臨夏精神。

  近年來,全州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、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,統籌推進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、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牢記囑托、感恩奮進,艱苦奮斗、苦干實干,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,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,打開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局面,進一步弘揚了“愛國愛黨愛家鄉、團結奮進創一流”的新時代臨夏精神,營造了“安全、便捷、利民、友善”的新時代臨夏環境,展現了“經濟發展、社會進步、民族團結、山川秀美”的新時代臨夏形象。預計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408億元、同比增長6%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7元、增長8%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5元、增長7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.4億元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.2億元。

 ?。ㄒ韵聝热?022年數據正在統計,近期更新)

? ? 【地理概況】

 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,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,黃河從中北部蜿蜒而過,北鄰蘭州、東鄰定西,西鄰青海省,南與甘南藏族自治州毗鄰。州內地形復雜,河谷縱橫,丘陵起伏,海拔在1563~4585米之間,平均海拔2000米。山旱地占全州面積的90%,河谷階地面積為10%。下轄臨夏市、臨夏縣、康樂縣、永靖縣、廣河縣、和政縣、東鄉族自治縣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7縣1市。

  【氣候特點】

  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北部屬冷溫帶半干旱氣候,西南部屬冷溫帶半濕潤氣候。其特點是西南部山區高寒陰濕,東北部干旱,河谷川塬區溫和。年平均氣溫5.6~9.7℃,極端最高氣溫40.7℃,極端最低氣溫-32.2℃。年平均降水量273.7~592.7毫米,呈南多北少分布。年平均蒸發量1190.8~1551.7毫米,年日照總時數2360.6~2571.1小時,年平均相對濕度59%~70%,無霜期122~199天,最大凍土深度85~121厘米。

  【歷史沿革】

  臨夏歷史上曾設州、郡縣、路、府、司、衛等建制。上古時期,相傳大禹導河治水始自積石。春秋時期,為羌、戎之地,戰國末屬古雍州之城。秦時為罕羌侯邑,后滅罕羌侯,置枹罕縣。西漢初,今州地內有大夏縣(縣治在今廣河縣阿力麻土鄉古城村)、枹罕縣、白石縣(縣治在今臨夏縣雙城)。東漢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,省金城郡入隴西,枹罕、大夏、白石、河關縣屬之。三國時地屬魏,初轄于秦州隴西郡,黃初年間分置涼州,枹罕、大夏屬雍州隴西郡。十六國時,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(公元344年),分涼州東界六郡置河州,是今州地內設州一級建制之始。前秦苻堅建元七年(公元371年),設河州,治枹罕。隋初設枹罕郡。開皇三年(公元583年)改為河州。唐武德元年(公元618年),地歸唐。改置河州,屬隴右道。北宋初年,為河湟唃廝啰政權所轄。金天會九年(公元1131年),被金占領,亦為河州。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二十一年(公元1227)年,河州初屬陜西中書省鞏昌路。公元1269年,改河州為河州路,劃歸吐魯番等處宣慰司統轄。明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,置河州衛,受轄于陜西都司西安行都衛。清初,州、衛并存。州屬甘肅行省,衛隸陜西都指揮使司。雍正四年(公元1726年),裁撤河州衛。民國2年(公元1913年),府、州制廢,河州改置為導河縣,屬甘肅省蘭山道。民國16年,廢道改區,屬蘭山區。民國17年(公元1928年),更名臨夏縣。民國23年(公元1934年),設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,治臨夏縣(今臨夏市)。1949年8月15日,陜甘寧邊區政府發布120號命令,設立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8月20日至23日,王震將軍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解放臨夏地區。9月初,相繼設置軍事管制委員會、洮西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、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1950年9月,改為臨夏分區專員公署。1956年11月19日成立臨夏回族自治州,現轄臨夏市、臨夏縣、康樂縣、永靖縣、廣河縣、和政縣、東鄉族自治縣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。

  【礦產資源】

  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西秦嶺與祁連山多金屬成礦帶的延伸交匯部,區域成礦地質條件較好。目前發現的礦種有金、銀、錳、鐵、鉻、銅、鉛、鋅、鎢、鉬、銻、鉑、鉭、鈮、鈹、磷釔、(煤、泥炭)、螢石、石膏、方解石、硅灰石、水泥用灰巖、白云巖、冶金用石英巖、建筑用砂、耐火粘土、磚瓦用粘土、水泥配料用紅土、建筑用玄武巖、建筑用花崗巖、建筑用凝灰巖等43種,各類礦床(點)、礦產地80多處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間金屬類、非金屬類礦產資源量基本上未增加;磚瓦用粘土、建筑用砂石及建筑石材等礦產資源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
  【水能資源】

  全州水資源總量336.15億立方米,其中過境水324億立方米,占總量的96.4%,自產水資源量12.15億立方米,占總水量的3.6%;人均自產水資源量576立方米;全州水能理論蘊藏量225.5萬千瓦。

  【交通運輸】

  (一)公路

  截止2018年底,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6803.416 公里,其中:高速公路102公里、一級公路51.415公里、二級公路529.461公里、三級公路795.083公里、四級公路5233.039公里、等外公路92.418公里。

  截止2020年底,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7873.739 公里,比2018年增長2640.7公里。其中:高速公路104.589公里、一級公路36.829公里(沿黃高速通道劃歸蘭州,數據減少)、二級公路601.151公里、三級公路1042.942公里、四級公路5861.253公里、等外公路226.975公里。

  2022年,正在續建的臨夏至大河家、S36臨洮至康樂至廣河兩條高速公路97.194公里,臨洮(安家咀)至臨夏一級公路87.347公里,臨和等二級公路40.666公里,貫穿康樂、和政、臨夏縣、積石山縣旅游大通道(三級公路)265公里。

 ?。ǘ┖竭\

  目前,全州已開辟營運航線15條,通航里程211公里,其中等級航線106.2公里(六級54公里、七級52.2公里),等外航道104.8公里。全州有客運站2家,水(航)運企業15家,有船鄉鎮21個,渡口碼頭47處。

  【教育事業】

  2018年,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019所,其中幼兒園775所,小學1129所,九年一貫制學校19所,初級中學63所,完全中學5所,高級中學14所,中職學校11所,電大分校(州教師培訓中心)1所,特教學校1所,高職院校1所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2.15%,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.29%,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8.75%,人均受教育年限8.1年。

  截止2021年底,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522所,比2018年增加503所,其中幼兒園1282所,小學1114所,九年一貫制學校21所,初級中學71所,完全中學6所,高級中學14所,中職學校11所,電大分校(州教師培訓中心)1所,特教學校1所,高職院校1所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.5%,比2018年增加3.35個百分點,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.98%,比2018年提高1.69個百分點,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4.5%,比2018年提高5.75個百分點,人均受教育年限8.7年,比2018年提高0.6年。

  【醫療衛生】

  截止2021年底,全州共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356個。其中,州級醫療衛生機構8個(醫院2個,婦幼保健院、疾控中心、中心血站、中醫藥研究所、衛生健康服務中心、監督執法局各1個),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5個(醫院16個、婦幼保健院8個、疾控中心8個、地病辦8個、計生服務站4個、監督執法局8個、門診部11個、急救站和療養院各1個),鄉級醫療衛生機構136個(鄉鎮衛生院127個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),村衛生室1138個,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。按醫院等級劃分,二級以上醫院中三級醫院2家(州中醫醫院為三級乙等中醫醫院;2020年,州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醫院),二級甲等11家,二級乙等3家。全州有民營醫院36家。

  【科學技術】

  全州創建高新技術企業18家;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17家;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、省級眾創空間5家、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、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。臨夏州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35.79%,較2018年的27.97%提高7.82個百分點。

  【文化事業】

  全州現有圖書館9個(州級1個、縣級8個),文化館9個(州級1個、縣級8個),美術館1個(州級),博物館(紀念館)16個(國有14個、非國有2個);鄉鎮綜合文化站123個、街道綜合文化站4個,鄉村舞臺1150個;各類文物遺址829處,其中:世界文化遺產1處(炳靈寺)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;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項、代表性傳承人9人,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9項、代表性傳承人39人,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8項、代表性傳承人327人。

  【體育事業】

  全州現有各類大型體育場館14個,其中:州級3個大型體育場館,臨夏市、永靖縣、積石山縣均有1個體育場、1個體育館,廣河縣有2個體育場、1個體育館,東鄉縣有1個體育場,和政縣有1個體育館;鄉鎮體育場地90個,占全州鄉鎮總數的72.58%;村級體育場地1209個(包括自然村、行政村),占全州行政村總數的108.82%。

  全州現有體育協會59個,其中:州級體育協會16個,縣級體育協會43個(臨夏市8個,臨夏縣1個,廣河縣5個,東鄉縣5個,積石山縣3個,和政縣8個,永靖縣5個,康樂縣8個)。

  【風景名勝】

  全州現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27家,(其中:5A級1家(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區)、4A級8家、3A級15家、2A級3家;省級大景區2家(黃河三峽、松鳴巖-和政古動物化石地質公園),旅游投資公司10家(州級1家,縣級9家);星級酒店16家、旅行社18家、在冊導游員132名;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、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21個;正在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(永靖縣)、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1個(臨夏市);農家樂1545家、民宿38家;地圖標注的旅游廁所152座。

  2021年,全州共接待游客1592.6萬人次、同比增長32.9%。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4.6億元、同比增長26.1%。其中鄉村旅游接待人數586.8萬人次,旅游收入13.8億元。

  【特色美食】

  臨夏美食歷史悠久,早在唐宋時期,居住在河州境內的各族群眾在菜肴配置、烹調等方面融入許多創新做法,制作出了一系列品質精良、令人垂涎的美食產品,種類繁多,內容豐富多彩,既有手抓羊肉、清水牛排、爆炒草雞、黃河鯉魚等為主的美味大餐,又有河州包子、油馃馃、牛肉拉面、河沿面片等為主的精致面食;既有臨夏市八大碗、康樂全牛宴、東鄉平伙等彰顯地域特色的系列套餐,又有釀皮子、甜醅子、發子面腸等老少皆宜的風味小吃,色香味俱全,品意形絕佳,食材綠色鮮美,給人一種舌尖上的享受,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來。到如今,臨夏美食已經成為甘肅、西北乃至全國人民津津樂道的美食品牌,延續千年的金字招牌愈發耀眼、熠熠生輝。

  


免费的国产精品黄色网站